| 满立减 | (咨询特价)-14 00:47 - 2017-12-31 00:47 截止 |
|
| 数量有限,赶快购买吧! |
|
|
商品名称: | 挪威的森林 (日)村上春树|译者:林少华 小说 | 其他参考信息 | |
作者: | (日)村上春树|译者:林少华 | 开本: | 32 |
定价: | 28 | 页数: | 384 |
博库价: | | 出版时间: | (咨询特价)-01 |
ISBN号: | 29 | 印刷时间: | (咨询特价)-01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 | 版次: | 1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编辑推荐语
本书作者村上春树几乎囊括了日本所有的文学奖项,在日本销售了700多万册,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流行。这部“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同样受到中国读者 的喜爱。可以说,小说情节是平平的,笔调是缓缓的,语气是淡淡的,然而字里行间却鼓涌着一股无可抑勒的冲击波,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灵震颤与共鸣。小说想向我 们倾诉什么呢,生与死?死与性?性与爱?坦率与真诚?一时竟很难回答。读罢掩卷,只是觉得整个身心都浸泡在漫无边际的冰水里,奔波于风雪交加的旅途中,又 好像感受着暴风雨过后的沉寂、大醉初醒生的虚脱……。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百分之百的恋爱小 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 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 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 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 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 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 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 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 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 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 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 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 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 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 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目录
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译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后记
村上春树年谱
前言
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代译序) 林少华 村上春树(1949—),这位居住在我们东方邻国的作家,不动声色之间 ,已经使自己成了同时下任何一位世界级作家相比都不逊色的十分了得的 人物。在他的母国日本,其作品的发行量早已超过了1 500万册这个可谓出 版界的天文数字。在我国大卢其中译本也在没有炒作的情况下执着地向 40万册逼近。仅《挪威的森林》,不到半年便重印四次,但仍不时脱销。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因素使这位日本作家如此占尽风光,甚至 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也相形见绌呢?回答自然多 种多样。从我们中国读者角度来说,同是日本作家,川端也好,大江也罢 ,读之总觉得是在读别人,中间好像横着一道足够高的门坎,把我们客气 而又坚决地挡在门外;而读村上,我们则觉得是在读自己,是在叩问自己 的心灵,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看到的是我们 自己。简而言之,也就是村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心的共鸣。 那么,引起我们心的共鸣的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就此(也可能不完 全就此)谈三点感想或看法。实质上涉及的也就是村上作品的独特魅力问题 ——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舂树? 虽说村上的小说译了几本,评论性文章也写了几篇,但我心里总好像 还塞着一个谜团,或者说总在琢磨这样一个问题:村上作品中最能打动我 个人、作为四十几岁中年人的我个人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不错——如同以前我在《村上春树精品集》新版总序中所说——小说 中现实与非现实的错位,别具一格的行文,时代氛围和个人感性,田园情 结和青春之梦,都足以令人沉潜其中。不过老实说,那类文章,我大多是 从一个译介者和一名大学教员的角度来写的,很大程度上带有“公”的色 彩,而多少压抑了纯属个人的、即村上所说的“私人性质”的东西。我认 为那也是对的。在译介初期,有必要循规蹈矩地归纳村上作品的一般特点 ,有必要把日本以至国际上有关评论转达过来,否则对读者是不公正的。 当然,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的“私人性质”的感受还处于混沌状态。 近来,感受逐渐趋于清晰——其实村上作品中最能让我动心或引起自 己共鸣的,乃是其提供的一种生活模尸一种人生态度:把玩孤独,把玩 无奈。 大凡读者都读得出,村上文学的基调就事独与无奈。但较之孤独与 无奈本身,作者着重诉求的似乎更是对待孤独与无奈的态度。 我仿佛听到村上在这样向我倾诉: 人,人生,在本质上事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 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 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那么,何苦非努力不可呢?为什么就不能转变 一下态度呢——既然怎么努力争取理解都枉费心机,那么不再努力就是, 这样也可以活得蛮好嘛!换言之,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 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于是,孤独和无奈在村上 这里获得了安置。就是说,这种在一般世人眼里无价值的、负面的、因而 需要摈除的东西,在村上笔下成了有价值的、正面的、因而不妨赏玩的对 象。实质上这也是一种自我认同或日对同一性(identity)的确认,一种自 我保全、自我经营、自我完善,一种孤独自守、自娱、自得、自乐的情怀 。作者藉此在熙来攘往灯红酒绿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建造了一座独门独院的 “小木屋”,一个人躲在里面一边听着爵士乐,啜着易拉罐啤酒,一边慢 慢地细细地品味孤独与无奈。电视则绝对不买,报纸绝对不订,也只 是在响了六七遍之后才老大不情愿地拿起听筒。 “小木屋”的主人自然是“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年龄大多 在二十九至三十四岁之间,基本是刚刚离婚或老婆跟人跑了。这里,主人 公本身就事独的象征。他已被彻底“简化”,无妻(有也必定离异)、无 子、无父母(有也不出场)、无兄弟(绝对独生子女)、无亲戚(只在《奇鸟行 状录》中有过一个舅舅),甚至无工作(好端端的工作一辞了之),远远不止 是我国城镇里的“三无人员”。也正由于“我”敢于简化,敢于放弃,“ 我”也才潇洒得起来。 然而并不能因此断定“我”得了自我封闭症。“我”有时也从“小木 屋”中探出头来,而这时他的目光却是健康的、充满温情的,如对《挪威 的森林》(以下简称《挪》)中的直子,对《舞!舞!舞!》(以下简称《舞 》)中的雪。当然,如果有人扰乱他自得其乐的“小木屋,,生活,死活把 他从中拖出,他也绝不临阵退缩(小说情节大多由此展开),如对《寻羊冒 险记》(以下简称《羊》)中的黑西服秘书和“先生”,对《奇鸟行状录》 中的绵谷升。这种时候的“我”绝对不是好忍的,一定老练地、机智地、 执拗地奉陪到底。 主人公身上,恐怕有这样几点需加以注意:对冠冕堂皇的所谓有值存 在的否定和戏弄,有一种风雨飘摇中御舟独行的自尊与傲骨;对伪善、狡 诈行径的揭露和憎恶,有一种英雄末路的不屈与悲凉;对“高度资本主义 化”的现代都市、对重大事件的无视和揶揄,有一种应付纷繁世界的淡定 与从容;对大约来自宇宙的神秘信息、默契(寓言色彩、潜意识)的希冀和 信赖,有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梦想;对某种稍纵即逝的心理机微(偶然 因素)的关注和引申,有一种流转不居的豁达与洒脱;以及对物质利益的淡 漠,对世俗、庸众的拒斥,对往日故乡的张望等等。可以说,这同主人公 把玩孤独把玩无奈是相辅相成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惟其如此,也 才不至于沦为一般所说的“拿无聊当有趣”。 总之,村上的小说为我们在繁杂多变的世界上提供了一种富有智性和 诗意的活法,为小人物的灵魂提供了一方安然憩息的草坪。读之,我们心 中最原始的部分得到疏导和释放,最软弱的部分得到鼓励和抚慰,最孤寂 的部分得到舒缓和安顿,最隐秘的部分得到确认和支持。那是茫茫荒原上 迎着夕晖升起一股袅袅炊烟的小木屋,是冷雨飘零的午夜街头永远温馨的 小酒吧。 我甚至突发奇想地觉得,村上春树的作品尽管形式上明显受到美国当 代文学的影响,但骨子里却透出东方古老的禅意。在某种意义上,乃是禅 的现代诠释。读过村上一篇名叫《电车和电车票》的短文吗?“我”最后 采取的态度是以“无心无我”的境界乘车:既然怎么努力车票都要丢,那 么,不再努力就是,让它丢好了。引申言之,既然孤独和无奈怎么都排遣 不掉,那么不再排遣就是,把玩之可也! …… 一般说来,相似的东西才能用于类比,也就是说相似性是可比性的前 提。而村上的比喻则一反常规,完全不循规出牌。如盘子和行星、衣服和 彗星、宾馆和狗、鸵鸟蛋和机、耳轮和钞票,这一对对之间几乎找不 出任何相似性,莫如说其差异性、异质性倒是巨大的。而村上妙就妙在利 用差异性和异质性做文章,经过他一番巧妙的整合和点化,我们非但感觉 不到牵强附会,甚至会漾出一丝会意的微笑。一般比喻是“似是而非”, 而村上的比喻则“似非而是”。其实这类比喻也是一种夸张,一种大跨度 想象力的演示。而这又是文学创作中较难把握的一种修辞,它既要在常理 之外,又须在常理之中。 大致说来,日本搞文学的人算是比较老实的,不那么想入非非,自古 以来就不甚中意李太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如今这位村上春树却是远 远走在了他的祖辈的前面。你能找出第二个手法相仿的日本作家吗?当然 ,西方作家中是找得出的。如昆德拉就说某人眼睛的忽闪像车窗外一上一 下的雨刷——村上受的不是他的母国日本而是西方同行的启示。 不管怎样,村上弄出了一种一看就知是村上春树的“村上文体”。港 台地区甚至由此产生一个词叫“很村上喔”,用来形容如此风格的文章、 如此风格的言谈、如此风格的人。创作搞到这般水准,成了“这一个”而 不是“那一个”,应该算成功的了。这绝非易事。 顺便说几句题外话。其实不光是文章风格,村上本人也颇为“别具一 格”。他虽是作家,却很少与文坛打交道,不属于任何作协组织,不喜欢 出头露面~不上电视,不大让人拍照,不出席报告会,接受采访也极有限 。个人生活方面也大不同于他笔下的主人公,极为中规中矩,有板有眼。 早上六点起床,晚间十点就寝,和夫人两人平静地生活,对夫人特别关爱( 这点也是他深受女性读者欢迎的一个原因)。作为作家,村上交稿特别守时 ,绝无迟交记录。记得几年前交涉版权谈到版税的时候,我曾透露过出版 社想代之以招待旅游的意思。他让秘书转告说钱多少都可以,但不喜欢什 么招待旅游。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可以说是另一侧面的村上春树何以为村 上春树吧。 最后还是留下我的地址:青岛市香港东路23号,青岛海洋大学外国语 学院(邮政编码266071),以便请读者诸君指出我的误译之处。 2000年6月18日 修改于窥海斋
精彩页
第一章 37岁的我端坐在波音747客机上。庞大的机体穿过厚重的夹雨云层,俯 身向汉堡机场降落。11月砭人肌肤的冷雨,将大地涂得一片阴沉。使得身 披雨衣的地勤工、呆然垂向地面的候机楼上的旗,以及BMW广告板等的一切 的一切,看上去竟同佛兰德派抑郁画幅的背景一段。罢了罢了,又是德国 ,我想。 飞机刚一着卢禁烟字样的显示牌倏然消失,天花板扩音器中低声传 出背景音乐,那是一个管弦乐队自鸣得意演奏的甲壳虫乐队的《挪威的森 林》。那旋律一如往日地使我难以自已。不,比往日还要强烈地摇撼着我 的身心。 为了不使头脑胀裂,我弯下腰,双手捂脸,一动不动。很快,一位德 国空中小姐走来,用英语问我是不是不大舒服。我答说不要紧,只是有点 晕。 “真的不要紧?” “不要紧的,谢谢。”我说。她于是莞尔一笑,转身走开。音乐变成 彼利·乔的曲子。我仰起脸,望着北海上空阴沉沉的云层,浮想联翩。我 想起自己在过去人生旅途中失却的许多东西--蹉跎的岁月,死去或离去的 人们,无可追回的懊悔。 机身完全停稳后,旅客解开安全带,从行李架中取出皮包和上衣等物 。而我,仿佛依然置身于那片草地之中,呼吸着草的芬芳,感受着风的轻 柔,谛听着鸟的鸣啭。那是1969年的秋天,我快满20岁的时候。 那位空姐又走了过来,在我身边坐下,问我是否需要帮助。 “可以了,谢谢。只是有点伤感。”我微笑着说道。 “这在我也是常有的,很能理解您。”说罢,她低下头,欠身离座, 转给我一张楚楚可人的笑脸。“祝您旅行愉快,再会!” “再会!” 即使在经历过十八载沧桑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记起那片草地的风景 。连日温馨的霏霏轻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片片山坡叠青泻翠,抽 穗的芒草在10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仿佛冻僵似的紧贴着 湛蓝的天壁。凝眸远望,直觉双目隐隐作痛。清风拂过草地,微微卷起她 满头秀发,旋即向杂木林吹去。树梢上的叶片簌簌低语,狗的吠声由远而 近,若有若无,细微得如同从另一世界的入口处传来似的。此外便万籁俱 寂了。耳畔不闻任何声响,身边没有任何人擦过。只见两只火团样的小鸟 ,受惊似的从草木从中蓦然腾起,朝杂木林方向飞去。直子一边移动步履 ,一边向我讲述水井的故事。 记忆这东西真有些不可思议。实际身临其境的时候,几乎未曾意识到 那片风景,未曾觉得它有什么撩人情怀之处,更没想到十八年后仍历历在 目。那时心里想的,只是我自己,致使我身旁相伴而行的一个漂亮姑娘, 只是我与她的关系,而后又转回我自己。在那个年龄,无论目睹什么感受 什么还是思考什么,终归像回飞棒一样转回到自己身上。更何况我正怀着 恋情,而那恋情又把我带到一处纷纭而微妙的境地,根本不容我有欣赏周 围风景的闲情逸致。 然而,此时此刻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却仍是那片草地的风光: 草的芬芳、风的清爽、山的曲线、犬的吠声……接踵闯入脑海,而且那般 清晰,清晰的只消一伸手便可触及。但那风景中却空无人影。谁都没有。 直子没有。我也没有。我们到底消失在什么地方了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 的事情呢?看上去那般可贵的东西,她和当时的我以及我的世界,都遁往 何处去了呢?哦,对了,就连直子的脸,遽然间也无从想起。我所把握的 ,不过是空不见人的背景而已。 当然,只要有时间,我会忆起她的面容。那冷冰冰的小手,那流线型 泻下的手感爽适的秀发,那圆圆的软软的耳垂及其紧靠底端的小小黑痣, 那冬日里时常穿的格调高雅的驼绒大衣,那总是定定注视对方眼睛发问的 惯常动作,那不时奇妙发出的微微颤抖的语声(就像在强风中的山岗上说 话一样)--随着这些印象的叠涌,她的面庞突然自然地浮现出来。最先出 现是她的侧脸。大概因为我总是同她并肩走路的缘故,最先想起来的每每 是她的侧影。随之,她朝我转过脸,甜甜地一笑,微微地低头,轻轻地启 齿,定定地看着我的双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里寻觅稍纵即逝的小鱼 的行踪。 但是,为使直子的面影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我总是需要一点时间。 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所需的时间愈来愈长。这固然令人悲哀,但事实 就是如此。起初5秒即可想起,渐次变成10秒、30秒、1分钟。它延长的那 样迅速,竟同夕阳下的阴影一般,并将很快消融在冥冥夜色之中。哦,原 来我的记忆的确正在同直子站立的位置步步远离,正如我逐渐远离自己一 度战国的位置一样。而惟独风景,惟独那片10月草地的风景,宛如电影中 的象征性镜头,在我的脑际反复推出。并且那风景是那样执著地连连踢我 的脑袋,仿佛在说:喂,起来,我可还在这里哟!起来,起来想想,思考 一下我为什么还在这里!不过一点也不痛,一脚踢来,只是发出空洞的声 响。甚至这声响或迟或早也将杳然远逝,就像时间万物归根结底都将自消 自灭一样。但奇怪的是,在这汉堡机场的德意志航空公司的客机上,它们 比往常更长久地、更有力地在我头部猛踢不已:起来,理解我!惟其如此 ,我才动笔写这篇文字。我这人,无论对什么,都务必形诸文字,否则就 无法弄得水落石出。 她那时究竟说什么来着? 对了,她说的是荒郊野外的一口水井。是否实有其井,我不得而知。 或许是只对她才存在的一个印象或一种符号也未可知--如同在那悒郁的日 子里她头脑中编织的其他无数事物一样。可是自从直子讲过那口井以后, 每当我想起那片草地景致,那井便也同时呈现出来。虽然未曾亲眼目睹, 但井的模样却作为无法从头脑中分离的一部分,而同那风景混融一体了。 我甚至可以详尽地描述那口井--它正好位于草地与杂木林的交界处,地面 上豁然闪出的直径约1米的黑洞洞的井口,给青草不动声色地遮掩住了。四 周既无栅栏,也不见略微高于井口的石楞,只有那井张着嘴。石砌的井围 ,经过多年风吹雨淋,呈现出难以形容的混浊白色,而且裂缝纵横,一副 摇摇欲坠的样子。绿色小蜥蜴“吱溜溜”地钻进那石缝里。弯腰朝井下望 去,却是一无所见。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井非常之深,深得不知道有多深 ;井筒非常之黑,黑得如同把世间所有种类的黑一古脑儿煮在里边。 “那可确实--确确实实很深哟!”直子字斟句酌地说。她说话往往这 样,慢条斯理地物色恰当的字眼。“确确实实很深,可就是没有一个人晓 得它的位置--肯定在这一带无疑。”她说着,双手插进粗花呢大衣袋里, 觑了我一眼,妩媚地一笑,仿佛说自己并非说谎。 “那很容易出危险吧,”我说,”某处有一口深井,却又无人知道它 的具体位置,是吧?一旦有人掉入,岂不没得救了?” “恐怕是没救了。飕--砰!一切都完了!” “这种事实际上不会有吧?” “还不止一次呢,每隔三年两载就发生一次。人突然失踪,怎么也找 不见。于是这一带的人就说:保准掉进那荒草地的井里了。” “这种死法怕有点不太好。”我说。 “当然算不得好死。”她用手拂去外套上沾的草穗,“要是直接摔折 脖颈,当即死了倒也罢。可要是不巧只摔断腿脚没死成可怎么办呢?再大 声呼喊也没人听见,更没人发现,周围触目皆是爬来爬去的蜥蜴蜘蛛什么 的。这么着,那里一堆一块地到处是死人的白骨,阴惨惨湿漉漉的。上面 还晃动着一个个小小的光环,好像冬天里的月亮。就在那样的地番一个 人孤零零地一份一秒地挣扎着死去。” “一想都叫人汗毛倒立,”我说,“总该找到围起来选” “问题是谁也找不到井在哪里。所以,你千万可别偏离正道!” “不偏离的。” 直子从衣袋里掏出左手握住我的手。“不要紧的,你。对你我十分放 心。即使黑天半夜你在这一带兜圈子转不出来,也绝不可能掉井里。而且 只要紧贴着你,我也不至于掉进去。” “绝对?” “绝对!” “怎么知道?” “知道,我就是知道。”直子仍然抓住我的手说。如此默默地走了一 会。“这方面,我的感觉灵验得很。也没什么道理,凭的全是感觉。比如 说,现在我这么紧靠着你,就一点儿都不害怕。就是再黑心肠的,再讨人 厌的东西也不会把我拉去。” “这还不容易,永远这样不就行了!” “这话--可是心里的?” “当然是心里的。” 直子停住脚,我也停住。她双手搭在我的肩上,目不转睛地凝视我的 眼睛。那瞳仁的深处,黑漆漆、浓重重的液体旋转出不可思议的图形。这 对如此美丽动人的眸子久久地,定定地注视着我。随后踮起脚尖,轻轻吻 了一下我的脸颊。一瞬间,我觉得一股暖流穿过全身,仿佛心脏都停止了 跳动。 “谢谢。”直子道。 “没什么。”我说。 “你这样说,太叫我高兴了,真的。”她不无凄凉意味地微笑着说, “可是行不通啊!” “为什么?” “因为那是不可以的事,那太残酷了。那是--”说到这里,直子蓦地 合拢嘴船继续往前走着。我知道她头脑中思绪纷乱,理不清头绪,便也 缄口不语,在她身边悄然移动脚步。 “那是--因为那是不对的,无论对你还是对我。”少顷,她才接着说 道。 “怎么样的不对呢?”我轻声问。 “因为,一个人永远守护另一个人,是不可能的芽咦,假定、假定 我们结了婚,你要去公司上班吧?那么在你上班的时间里,有谁能守护我 呢?我到死都寸步不离你不成?那样岂不是不对等了,对不?那也称不上 是人与人的关系吧?再说,你也早早晚晚要对我生厌的。你会想:这辈子 是怎么了,只落得给这女人当护身符不成?我可不希望这样。而这一来, 我面临的难题不还是等于没解决么!” “也不是一生一世都这样。”我抚摸她的背。说道,“总有一天要结 束的。结束的时候我们在另作商量也不迟,商量往下该怎么办。到那时候 ,说不定你倒可能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总不能眼盯着收支账簿过日子。如 果你现在需要我,只管使用就是,是吧?何必把事情想得那么严重呢?好 么,双肩放松一些!正因为你双肩绷得紧,才这样看待问题。只要放松下 来,身体就会变得更轻些。” “你怎么好说这些?”直子用异常干涩的声音说。 听她这么说,我察觉自己大概说了不该说的话。 “为什么?”直子盯着脚前的地面说,“肩膀放松,身体变轻,这我 也知道。可是从你口里说出来,却半点用也没有哇!嗯,你说是不?要是 我现在就把肩膀放松,就会一下子土崩瓦解的。以前我是这样活过来的。 如今也只能这样活下去。一旦放松,就无可挽回了。我就会分崩离析--被 一片片吹散到什么地方去。这点你为什么就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还要说 什么照顾我?” 我默然无语。
最少5